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債問題持續延燒,德、法與義三國領袖會晤協商解決之際,投資機構已開始放棄德國債券轉買英國債券;法人表示,這顯示歐元區的危險訊號已經開啟,市場避險氣氛相當濃厚,短期內美國債券與投資等級債券的避險價值仍高。
保誠環球資產配置計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曉蘭認為,單從經濟數據上來看,同樣都是消費,歐洲弱,美國強;這樣讓美國的企業獲利表現遠比歐洲企業穩定,所以同樣都是投資等級的公司債,美國企業發行的債券,自然會比歐洲企業發行的債券享有更低的殖利率,自然有助於債券票面價格上漲。
周曉蘭說,儘管美國自己有有雙赤字的問題,但美國企業的活力遠勝過歐洲,有利於美國公司債券的發行與籌資,也讓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基金的平均績效,幾乎直追美國政府公債。建議投資人可將美國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核心部位。
摩根富林明債券產品策略長劉玲君指出,解決歐債問題並非一蹴可及,目前總體避險需求仍強,預料將支持公債價格不致泡沫,但不建議把雞蛋全數放在同一個籃子,避險需求建議轉進「美債」及「組合債」。
劉玲君說明,美國公債市場的規模及流動性冠於全球,即使今年美國主權債信遭降評,失去AAA最高評級,在市場恐慌期間,資金流向美債趨勢不減,預期在歐債變數未釐清前,美債仍將扮演市場避風港。
不過,天達投顧環球策略收益基金經理人洗智聰(John Stopford)認為,由於現在美債價格已過高,10年期殖利率也僅為1.92%,就投資價值來說並不具吸引力,因此現階段建議應以短債方式進行布局,藉由降低存續期間,以防後續殖利率可能彈升的壓力,有鑒於債市表現輪動快速,建議投資首選複合式債券來避險。
摩根富林明總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陳政一也認為,組合債也該納入投資組合,透過持有多種債券,除了公債之外,納入風險和收益率都較高的新興債、高收益債、投資等級債券,再加上能掌握匯兌收益的新興本地債等,廣納多元的「利息收益+資本利得」,投資人不必單戀一枝花,用組合債就可以有效率地獲取來自四面八方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