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南航举办的高尔夫比赛获得的奖品是:莫斯科往返机票,正好今年四月份有时间,听从朋友的安排一同加团去莫斯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有40余人的旅游团,竟然有90%的老人,我加入了一个夕阳红的旅游团。也难怪在莫斯科机场,地接导游开口就说:各位叔叔阿姨。
到达莫斯科上空时,已是在暮色中飞行了,从空中俯瞰莫斯科,我看见广袤的大地上黑白分明,在白色区域里灯火辉煌,我猜:白色区域是积雪吧,有灯光的地方一定是居民居住之地喽。但是,黑色的区域是什么?说起俄罗斯,我并不陌生,在东面我去过与黑龙江接壤的地方,曾经的苏联的哈萨克斯坦等,大学学习俄语,对俄罗斯多少也有一些了解,再加上新疆开放之初,来自独联体的旅游购物者之多,也让我见识不少。但是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等传说中的辉煌却未曾见识。
坐在大巴车上前往酒店,此时已是万家灯火,而我们首先体验的就是莫斯科堵车之最----世界上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据导游介绍,有时会堵车一天呢!哈哈,如是的话,那要耽搁多少事情啊。
看着路两边的灯光闪烁,各种各样的招牌灯火通明,似曾相识的俄文,我努力回忆曾经学过的一些散落在记忆深处的文字,遗憾的是没能记起几个。
这时导游的一番话,解开了我前面的问题。原来,莫斯科是一个原始森林围绕的城市,当地人自豪的称这个城市为“密林”----在森林里挖出的城市。噢,空中看到的黑色区域是森林!
来到曾经是当年奥运会村的酒店---“阿尔法”酒店,四星(不知道与国内的评级标准是否一样),大堂两侧都是咖啡座,前台的空间不大。房间里的床如同所有前苏联国家一样的小,但是,也一样的干净。
小贴士:俄罗斯对中国旅游团的签证是落地签。个人自由行需要提前在国内俄罗斯大使馆或者广州领事馆签证。莫斯科与北京时差4个小时。
2013年6月1日起,俄罗斯全国禁烟,包括不允许吸烟的宾馆,否则罚款3000卢布。
俄罗斯三M生存法则:不懂俄语,要在俄罗斯生活,必须记住:一M----地铁(M ),二M---麦当劳,三M---men厕所。
4月4日莫斯科
今天的早餐是在酒店里,出乎意料,早餐非常的丰富,冷热甜点水果,应有尽有。餐厅也大,宽敞干净。如同一个大的旅游酒店一样。
乘车去70公里外的谢尔盖耶夫镇。道路拥堵,高速公路是老旧模样,估计都是建于苏联时期。这个镇子只有5万人,主要是三圣教堂,纪念谢尔盖耶夫的壁画,以及圣水堂,还有三个不同的教堂,外观并不很华丽,有的是白墙、有的是蓝墙,有的还是脚手架在维修,留长须穿黑色长袍戴黑帽的教士在院子里随处可见,教堂是一个建筑群,由院墙围着,大门口有成群的鸽子等待游人喂养嬉戏。
因为里外都在整修,感觉较乱。镇子也较破旧,建筑物都有年份了。这是一个精神殿堂。在这些建筑物中,简洁的内饰,清晰的壁画,都静静的述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
午餐在镇子的一家小餐馆里吃的俄式午餐,小餐馆在路边的一个小楼一层,略显昏暗的厅并不大,几个老太太一样的服务员忙着给我们上饭,饭菜早就准备好的团餐:一份蔬菜汤、面包片、萨拉以及鸡腿米饭。分餐吃对于我们41个人的团队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对克里姆林宫早已耳熟能详,但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仍然惊讶不已,高大上来形容这里的建筑一点不过,只是我们今天远观还不到内部,还不能详细一睹。红场的大门处有一个圆圈,是莫斯科的中心,从这里进入红场,右手就是克里姆林宫的高墙,在红墙的中间是一个盒状的建筑,是列宁墓。在列宁墓的后面高墙内的圆顶建筑上有一面旗帜,那是普京办公室和总统的什么旗帜。左面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里面是商场,世界的一些奢侈品牌都有的卖,一楼有一个超市,货品很多,而且干净整洁,买了几块巧克力和点心,价格不便宜。
莫斯科的天气如同导游介绍的一样,一会一变天,我们在广场上呆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见到小雪大雪和日出的天空,虽然如此,广场上还有穿着婚纱拍照的新人,俄罗斯人的浪漫可见一斑。
离开红场前往普希金故居的街道,这里有些中国元素,有俄罗斯人在练法轮功,还有人在散发传单给中国游客,一些商场的门口有黑人用汉语在招徕游客,又遇大雪!因为天气原因,商贩都收工了。
今天有一个新发现:公路和街道上没有交通警察。
我们晚上乘火车前往圣彼得堡。进站上车手续简单,我们凭护照即可上车,旅行社已经订好了车票,这里是实名制买票。火车还是老式火车,车厢里设施陈旧,虽然我们买的软卧,但是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动手,一铺的床垫以及寝具的铺设都要自己来办,这些还不算,第二天我听一号铺的游客说:不知道是哪位游客把茶叶倒在开水器下面的水池里,乘务员就敲开她们的门,要求她们把水池打扫干净。可见俄罗斯服务员是不会干超出她们工作范围的事情。这在国内是不可思议的。
4月5日
圣彼得堡
走出火车站,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天气远比莫斯科要冷。这是当地时间早晨的7:00,街道上冷冷清清,看不到我们熟悉的环卫工,也看不到打扫卫生的机器,但是街道干净的很,建筑物都不高但是感觉非常敦实,这里的建筑风格显然与古罗马和现在的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建筑一样,我不知道自己是在意大利还是在圣彼得堡。
清晨的冷风凌厉,这是海风一般,夹带着潮湿的气息,更觉得冷。没有想到圣彼得堡是建立在沼泽地上的城市,这座有300年历史的城市完全是人工的力量!彼得大帝的勇敢和决断在建设圣彼得堡城再次表现的淋漓尽致,1703年起,他不顾反对派的阻挠,大胆启用年轻一代,在沼泽中建设俄罗斯的天堂。成千上万的人为此丧生,战争、洪水都曾想让这个城市毁灭,但是不管如何,圣彼得堡依然矗立在沼泽之中。这里变化莫测的天气也让城市更有魅力,6月出现的极昼和12月出现的极夜,都会令人沉醉。
我们首先来到伊萨克教堂前的伊萨克广场。这个广场在涅瓦河的左岸,与十二月党人广场相连。伊萨克教堂是世界第四大圆顶教堂,我们只能在外面观看这座教堂的宏伟。站在它的旁边看着伊萨克广场,我有一种恍如在巴黎的感觉。
沿着广场前的小路来到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尼古拉一世的骑马的高大雕塑,在前面就是涅瓦河。涅瓦河安静得流淌,这条会随天气变化得河流在今天阴郁得天空映照下变的暗黑。冷风令人感觉些许得萧瑟。也许是当年在这里被处死得十二月党人的灵魂的不安吧!
圣彼得堡的建设最初是在兔子岛上进行的,这也是城市的前身,被称为圣彼得堡要塞,彼得大帝选择了这个涅瓦河三角洲做为战略要塞,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六棱堡。在要塞的中部位置,有一个高耸的尖顶教堂,这是彼得保罗教堂,高122米,是当时俄罗斯最高的建筑。在教堂里安放着俄罗斯所有皇帝的陵墓。我们没有能够进到教堂里参观。后来这个要塞变成关押政治犯的地方。
隔着涅瓦河观看冬宫那座白绿相见的建筑,在涅瓦河的岸边并不觉得如何,但是当我来到皇宫广场时,才发现它的巨大。冬宫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巴洛克风格的特色就是大量使用夸张、奔放、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目前,冬宫是国立艾尔米塔斯博物馆的一部分。
艾尔米塔斯博物馆原属于皇家私有博物馆,历代皇帝从世界各地收集和购买的艺术珍品大都存放在此,虽经战争、革命内战、火灾以及掠夺等,但是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博物馆终成世界文物的守护者。这个博物馆内的文物包罗万象,我无法一一列举,我仅有的一点知识和走马观花的时间,只能感慨它集合各种民族及文化的多样性,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要真正了解它“可能要一生的时间”!它包含世界性的文化以及俄罗斯的历史!我不由的想起法国的凡尔赛宫。这些世界文化宝库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如同在凡尔赛宫看到的一样,许多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的学习,听老师讲解,更有幼儿园大的孩子在有样学样的趴在地板上涂鸦。这些自小就耳濡目染世界最伟大的艺术的孩子,日后不会再创造更伟大的艺术吗?
我们住在瓦西里岛的parkinn酒店,四星级酒店,比我去过的其他大多欧洲国家的酒店相比,这里的酒店要大气的多,也许与俄罗斯地广人稀有关吧。但是,床还是那么的小。即使看彼得大帝纯金打造的床也不够2米多高的他躺平,据说当年的俄罗斯人是半卧而眠的习惯,所以至今床铺都是保留这个习惯。
4月6号
圣彼得堡
今天,我们又一次体会圣彼得堡的多变的天气,昨天来到这里还是下雪,今天就是雨水天,小雨与大雨交替不断的伴随我们一天。
彼得大帝不仅是战士、统帅、皇帝,还是一位艺术家和建筑师。我说他是建筑师的理由是,他不仅监督建设了彼得堡要塞的一个棱堡,还亲手绘制了夏宫的建筑图纸。彼得一世在1714年决定建一座不差于凡尔赛宫的宫殿,并亲自手绘了建筑说明,这座建在圣彼得堡的郊区的皇帝行宫,利用水的自然压力形成了喷泉,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创意,彼得宫也称夏宫,不仅是彼得当时的休息之处,随着叶卡捷琳娜以及伊丽莎白的建设,使彼得宫成为一个艺术的杰作,更是俄罗斯变革的纪念碑。
夏宫是一个庞大的园林建筑群,共使用100余座雕塑作为装饰,占地约1000公顷,有39余座楼阁,被称为“露天博物馆”。我们来的季节不是最好的时间,喷泉还没有流水,花未开草没绿,即使这样,要进到大宫殿内部参观需要450卢布。在大宫殿的前后分为上下花园,下花园的瀑布喷泉的大运河直接流到芬兰湾。
这座被视为俄罗斯瑰宝的大宫殿在二战时期曾面临被洗劫的危险,聪明的俄罗斯人及时把宝藏埋藏在地下,但是,建筑却遭到德军的轰炸而受到破坏,战争结束后,得到及时修复,从此完整的保存下来。我感叹俄罗斯人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虽经几百年的历史,期间多少政权更迭,但是他们的艺术瑰宝并不因此而受到破坏,相反,不管是什么阶级和政权都会保护和增加宝藏的内容和数量。
大宫殿所有正厅和客厅都在二楼,进门要存外套,这是俄罗斯人的习惯,还要存包,包括照相机,这里不让照相,要穿鞋套。走了几乎就发现,每一个厅每一个拐角都有一个工作人员看守,有绳子隔离开游客与物品的距离,与人同高的所有门墙等都用玻璃保护起来了,可见俄罗斯人对于大宫殿的爱护程度非同一般!
踏上楼梯就明白了俄罗斯人的心理了,上楼的台阶和扶手都是镀金的,抬头处就是纯金的女神雕像,天花板上也是多姿多彩的绘画,还没有从短暂的惊讶中合上张开的嘴巴,就进入了舞会大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就代表着富丽堂皇,而300平米的空间的墙壁除了镜子、镀金的木雕窗户就是黄金包裹的墙壁雕刻,巨大的天花板上是1751年塔希阿画的彩画,地板是大星花纹的拼花板。我真谛明白了什么叫“金碧辉煌”,这座大宫殿里共使用了三百吨黄金!随后的浅蓝色客厅、宝座大厅、白色餐厅以及书房寝室等,里面存放的物品以及绘画都是世界级的瑰宝。需要一提的是中国风格的书房里的瓷器、漆盒、红木家居还有一些陶瓷小物件都反应那时东方艺术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我感觉,这座大宫殿就是一件建筑珍品,里面的物品与冬宫博物馆有相同之处就是以绘画等艺术品为多,不同之处是夏宫里更多的是装饰品的弥足珍贵!
俄罗斯人对于列宁仍然是尊敬的,在圣彼得堡还有三座列宁雕像,其中有一座在斯莫尔尼学院的院子里,这座雕像建于1927年,而这座现在称为斯莫尔尼学院的建筑,列宁曾在此工作过100多天,这里也是现在拍摄列宁时期题材电影的外景地。现在的俄罗斯人感谢列宁时期给他们留下的物质财富,的确如此,看看现在很多的基础设施大多都是那个时代人民的无私奉献。反观俄罗斯近十几年的发展,人民富裕了,但是国家建设确相对停滞不前。
4月7日
圣彼得堡
今天阳光普照,风平浪静。涅瓦河如同静止一般。尽管是周一的早上,但是,街道上也没有看到多少行人。
乘车来到普希金镇,这里有叶卡捷琳娜的行宫,特别是看在这个行宫中的琥珀大厅----价值连城的世界唯一。这个行宫不大,但是里面如同仍然是富丽堂皇,长长的黄金通道以及精美的器皿,还有无数的珍宝,处处显赫叶卡捷琳娜时期的财富和强大,这里还特意保留着许多诸如中国、荷兰等国家的礼物。著名的琥珀大厅不让照相,这是俄罗斯人的骄傲,我们只能看的眼馋喽!
离这里不远处有一所学校,前面的公园有一座普希金的坐姿雕塑,除了这个我看不到更多的关于普希金的痕迹,也许应该去看看有关他的博物馆,我想一定有的。
最值得看的部分,除了琥珀大厅就是行宫的公园了,这里的人工湖、湖边的房子以及周围的园林,处处体现出一种静谧和安详,不是有当地居民在这里散步走过,还有人工湖上悠闲漂游的野鸭,这里真是休憩最佳场所。
其实到了涅瓦大街才看到商业对于这里的一些影响。在涅瓦河两边的街道是商业区,一头是滴血教堂,一头是雄伟的喀山教堂,其中涅瓦河在静静的流淌,宽敞的街道上人流不断,有点像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
圣彼得堡就是一个度假养老最佳之地,也是体会文化与历史之城!
告别圣彼得堡再次乘上返回莫斯科的火车,这次我们是手持纸质车票登车,还是软卧,不过今天的车厢比来时要新一些,床铺似乎也要舒坦一些,还提供一份餐食。我住的车厢共三人,另外两人是一对情侣,我们没有一句交流,他们不停的说笑,但是声音压得很低,低到几乎耳语,当我准备休息时,他们主动关了顶灯,打开床头小灯,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休息。
4月8日
莫斯科
今天是我们在俄罗斯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就乘坐中国南方航空班机返回了。
到达莫斯科时,还是当地人睡觉的时间,我们在一家中餐馆吃完早餐继续等待休息,有人就在椅子上躺下补觉,其他人三三两两的坐着聊天喝茶。
首先来到红场观看无名烈士墓前观看士兵换岗,再去列宁墓瞻仰。通过几道安检,顺序安静的沿着通道来到列宁墓,昏暗的灯光不知道光源在哪里,也不可能停留,脚步一直是缓慢的随着人流走动。列宁躺在那里,那个曾经是世界无产者的领袖,现在就在那里,安静的躺着!
随后进入克里姆林宫参观,这里是普京办公所在地,也是国家安全机构的办公地。进去之前,导游反复交待,一定不要下到左面的车道上,那里是禁区。这里看到从禁区里开出来的车都是导游说的“想开到那里就开到那里的”车牌,在禁区的对面有几座教堂,据说这里的教堂是沙皇生、喜、死的场所。
莫斯科国立大学,是斯大林时期的建筑,尖顶如云,上面是五角星,莫斯科“七姐妹”之一,也就是说类似建筑在莫斯科尚存七座,典型的社会主义含义,而且是最壮观的。
大学对面是观景山,说是观景山,其实并不高,但是位于一个坡地之上可以俯瞰大部分的莫斯科城,据说当年列宁同志曾在这里观察莫斯科市,并指点江山,现在是游客观光点了。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看的最清楚的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在建建筑群,原由中国二建承建,因为没有在沼泽地施工经验,楼盖歪了,不得已赔付巨额资金后离场,据说现在由德国人续建,从建到如今已经十年有余仍未完工。汗颜!
二战胜利广场的巨型雕塑纪念碑以及广场后边的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五个巨大的台阶,这些都在叙述着俄罗斯人曾经的英勇和曾经受到的挫折和苦难,高高的纪念碑上雕刻着那场艰苦的战争,记录了俄罗斯英雄的故事,你不得不高高的扬起头颅去瞻仰这座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座上是莫斯科守护神骑马雕塑,威风凛凛。
广场的北面有一座有意思的凯旋门,与法国凯旋门有关系。1812年俄法战争,拿破仑攻占莫斯科就在巴黎修建了凯旋门,而法国战败逃出莫斯科后,俄罗斯人也修建了这个凯旋门,凯旋门两侧的战士就是当年将士的模样。
到此下面的地铁站体验建于1935年的地铁。要乘手扶电梯下到地下150米,乘梯时间大约3分钟,来到站台,连护栏都没有,我想如果在中国可能天天都有人会被挤下站台吧。站台通道没有国内的宽敞,但是并没有感觉拥堵,这是人少的好处吧,列车靠站,乘客有序上下,车内也不拥挤,大约刚好坐满座位,列车启动和行驶速度都较快。感觉不错。特别是每个站台的一头都有壁画反映了莫斯科的一段历史。
走马观花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历史(沙皇时期)、古建筑以及博物馆里无比辉煌的艺术珍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