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一年中最后一天,俗称“大年三十”,苏州人称之为“大年夜”。这天的年夜饭,苏州人极其重视,它是一年之中最丰厚、最讲究的一顿饭,光是准备工作,就要花上好几天工夫。传统苏州人家,除了准备鸡鸭鱼肉,把四大盆六大碗的年夜饭做得特别丰盛外,年夜饭里的菜肴,还需有传统的吉祥寓意,也就是苏州人所说的“讨口彩”。
准备年夜饭前,最先要购买笋干,好回家早点浸发。俗语“一乱勿乱,先浸笋干”就是此意。笋干有个“节节高”的好口彩,预示生活节节高。而“发笋干”更讨口彩,暗扣发财发达、来年大发。年夜饭中,鱼肉圆、蛋饺是必不可少的,肉圆象征团圆,蛋饺色泽金黄又形似元宝,寓有招财进宝之意。粉丝也要备好,叫做“银链条”,百叶包肉说是像“金砖”,都含发财之意。蛋饺、粉丝、百叶包肉等一般是落汤的,或放进暖锅里边吃边烧,热气腾腾,与红红火火的暖锅中木炭一起,象征着家道的兴旺发达。
早些年间苏州人吃年夜饭时,是先要吃落苏菜的,“落苏”是茄子在吴地的别名,因吴语中“落”与“乐”谐音,意谓吃了落苏菜,快快乐乐过新年。据说这和吴越王钱?有关。钱?有个十分钟爱的儿子,但是跛足,俗称瘸子,而在古吴语中,瘸子和茄子几乎同音。钱?本想采用避讳的办法,但想到这样既打扰百姓,效果也不见得好,便打消了念头。后来,他看到茄子的形状,很像挂在车马、帐幕上的流苏,只不过是摘落下来的,于是便称茄子为“落苏”。吴地百姓很能体谅钱?的苦衷,大家几跟着一起称“落苏”。只是随着时光流逝,这个习俗慢慢被遗忘了。但是仍有不少“讨口彩”习俗,在苏州人的年夜饭中流传,譬如在蔬菜中,青菜、菠菜等因为梗长,被叫做“长庚菜”,梗、庚同音,“长庚”就有了长寿的寓意。又因青菜呈暗绿色,故又叫做“安乐菜”。吃年夜饭时,大人往往要我们孩子吃点青菜、水芹等青头菜,哪怕吃上一筷子也好(平时我们蔬菜吃怕了)。说是长大以后会“有青头”些(苏州俗语“有分寸,懂事理”之意)。我是很爱吃水芹菜的,因为水芹清香,吃口脆嫩。尤其喜欢母亲用凉拌法做的水芹菜,水芹去根除叶洗净后开水里一焯,切成寸段装盆,配上一小碟香香的酱麻油,菜色水灵,碧绿白嫩,在年饱之际,这种新鲜清爽的味道,尤受欢迎。一般刚开始吃年夜饭时,并不在意这盆不起眼的水芹菜,往往酒足肉腻之后,都把筷子伸向了水芹菜,最后吃的一段都不剩。芹菜因其谐音而象征着来年做事做人,能“勤俭”、“勤恳”些。
年夜饭中,黄豆芽是必须的,因其形状像如意,所以被称作“如意菜”。黄豆芽是蔬菜中最便宜的菜,但临近大小年夜它的价格就会飞涨,还要排队,原因就是它像“如意”。一般清贫人家是置不起“如意”的,为了讨口彩,就在年夜饭桌上放一盘这样的“如意”。据说当年乾隆在苏州察访民情时,曾在一农家吃到这种黄澄澄的菜,觉得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就问农妇此为何菜?农妇不知是皇帝,因黄豆芽形似如意,就开玩笑地说:“此乃‘如意菜’也”。乾隆帝回京后,又想吃“如意菜”,御厨不知是何物,四处打听。后巧遇江南一位小厮,才知“如意菜”乃黄豆芽也。
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鱼,且不能将餐桌上的鱼吃完,因为鱼和“裕”、“余”同音,以讨“年年有余”、“吃剩有余”的口彩。另外吃年夜饭时是不能吃萝卜干的,大年夜吃了萝卜干,会苦一世的。还有,菜吃的再饱,也要吃一点饭,大人言之凿凿:年夜饭、年夜饭,一定要吃饭,不然叫“年夜菜”了。还会在饭里预埋几个熟荸荠,吃饭时用筷子挖出来,称“掘元宝”。
现在不少苏州人家,喜欢到菜馆餐厅去吃年夜饭,餐馆为了迎合老百姓的心理,以往往会在菜单上讨个口彩。譬如,西芹杞子炒百合叫“百年好合”、发菜烧猪手叫“发财到手”、桂花糯米枣叫“甜甜蜜蜜”、三色蛋卷叫“金玉满堂”、卤水鹅翅叫“展翅高飞”、韭黄鲜肉水饺叫“黄金元宝”、八宝饭叫“幸福团圆”等等等等。
苏州人的年夜饭,乃是口彩的大聚会。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了对来年绵绵不绝的致富愿望,满载着对家人的祝福,对合家平安祥和的企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