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大宗商品價格上周跌到四個月來谷底,原油和黃金領跌,反映市場預期原物料供過於求,聯準會(Fed)預料會縮減量化寬鬆措施,也可能影響需求。
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反映市場預期原物料供過於求。(圖/好房資料中心)

追蹤24種原物料走勢的標普GSCI現貨指數上周跌1.9%,收在612.24,上周五盤中一度跌到611.58,是7月1日來最低水準。西德州輕原油首度跌到每桶95美元以下,金價也跌到兩周來最低。肉豬期貨創下三個月來最長頹勢,棉花跌到1月來谷底。
今年降雨充足,全球農作物豐收,只是金屬、榖物、能源的需求卻都減弱,因此各類大宗商品都有供過於求之勢。能源資訊署(EIA)公布美國原油庫存達到6月來最高。高盛10月18日即預測,投資大宗商品未來一年的報酬率大致持平,而金、銅、黃豆價格下跌機率極大。
Logic Advisors合夥人歐尼爾(Bill ONeill)指出,能源產品供應充足,美國生產持續逼近歷史高峰,市場預期聯準會即將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也打壓商品行情。
聯準會10月30日維持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不變,不過,暗示借貸成本升高的顧慮消減,並看好經濟走強。花旗和巴克萊認為,聯準會最快12月開始縮減購債。
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一周來跌3.3%收在每桶94.61美元,是6月21日收盤最低。黃金12月期貨上周跌2.9%,收每英兩1,313.20美元,盤中一度跌到1,305.60美元,是10月17日來的谷底。
除供給增加外,美元升值也抑制投資人對美元計價原油需求。Price期貨集團資深市場分析師傅林(Phil Flynn)指出,市場對油價極度偏空。玉米在芝加哥交易的行情跌到三年來谷底,阿根廷降雨增加有助栽種,最大生產國美國產量創新高,全球供給看增。